標題: 牙齒矯正 切記刷牙的十大誤區
無頭像
steven66
『花海』會員
Rank: 1

帖子 2014
註冊 2017-9-6
用戶註冊天數 239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10-31 01:25 
36.239.214.157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李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傢對口腔的保健也是越來越重視,因為牙齒不再只是咀嚼器官,也是在面部僅次於雙眼的第二位受關注的器官,牙周病。所以,一囗潔白整齊又與面容協調的牙齒是非常能為個人形象加分的,那麼要擁有這樣一口白牙是離不開天天刷牙的。刷牙,有很多人都會不屑一顧地說:“簡單,天天都刷的。 ”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齲病那麼多牙周病病人呢?我們在門診中為了教會一位牙周病病人刷牙至少要用半個小時,因為我們發現刷牙這麼一件簡單的事還真有不少誤區需要大傢注意的。

  誤區1

  每天一起床就刷牙,晚上刷了牙還吃東西。我們從小就會被教育早起要刷牙洗臉,但其實是錯誤的,刷牙的時間應該是飯後而不是飯前,因為刷牙是為了清潔留在口內的食物殘渣,還沒吃飯乾嘛要刷牙呢?但有很多病人會說起床不刷牙會有囗臭,吃早飯都不香。其實這又帶出另一個壞習慣,那就是晚上刷牙後還吃東西,那樣等於沒刷,早上起來就會有口臭。如果晚上刷乾淨了也沒再吃東西,但早上起來還是有口臭,那就要去看看消化係統,會不會有胃病了。所以,植牙,正確的刷牙時間應該是飯後,早晚兩次或早中晚三次,實在有困難至少要做到睡前刷乾淨並不再吃東西。

  誤區2

  ?次刷牙匆匆十數秒。這也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刷牙誤區,有不少人刷牙就像漱口那麼快,根本談不上刷牙方法,那根本就刷不乾淨。正確的刷牙應該用短橫刷法(又稱水平顫動法)或豎轉動法或兩種方法結合用。每顆牙三個面每個面至少刷五次,這樣自然就能刷到2-3分鍾,也才可能刷乾淨。

  誤區3

  買牙刷就看超市哪種在打折就買哪種,買回去一大傢子一起用。或者說只買最貴的。其實這兩種選牙刷的態度都不對,我們不應該只根据價格買牙刷,而應該根据每個人自己的口腔情況選擇不同的牙刷。比如牙周病病人應該選擇刷毛較長較軟的牙刷,配合短橫刷法可以更好地按摩牙齦並清潔齦溝。而易齲患者就應該選擇刷毛中硬平頭的牙刷,配合豎轉動法刷牙。有長智齒的朋友就應該選擇較小刷頭的牙刷甚至兒童牙刷,?牙齒矯正,才能刷到最?面的牙。那不同時期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牙刷,比如嬰兒、兒童、老年人、孕產婦、正畸病人、種植病人用的牙刷都應該不一樣,我們會在下周詳細介紹不同的人怎樣選擇和使用牙刷。總之一句話,牙刷的使用和選擇應該是根据每個人的口腔情況個性化的,最好是能請自己的牙醫給個建議。

  誤區4

  只用一個品牌的牙膏。其實牙膏的選擇沒有牙刷那麼重要,經常更換才是更重要的。因為牙膏中多少會有一些成分會抑制或消滅口腔內的某些微生物,長期使用一種牙膏容易導緻菌群失調或破壞口腔微環境。

  誤區5

  電動牙刷刷得更乾淨。電動牙刷分普通電動牙刷和聲波電動牙刷,普通電動牙刷其實和手動牙刷一樣重點在於選擇和使用,聲波的牙刷會比手動有優勢,但比較貴,而且手動牙刷如果使用正確一樣可以刷得很乾淨。但對於一些不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人來說聲波電動牙刷易掌握傚果會更好。

  誤區6

  牙刷不壞就一直用。節約是美德,但對於牙刷太節約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了。前一陣聽到報道說某品牌的自制冰塊比馬桶水還髒引起了大傢的驚呼,但其實我們的牙刷上的細菌那要比馬桶水髒得更多,所以牙刷使用中要刷頭向上放在通風處,能定期用紫外線消毒最好,最多用三個月一定要換掉,就算它沒壞。如果用了一兩個月發現刷毛彎曲了就應該換。

  誤區7

  刷牙用冷水。很多人刷牙就用冷水,但研究表明30℃-36℃的水溫是讓牙最舒服的,反之太冷太熱都會刺激牙神經導緻牙齒敏感,牙齒矯正,所以刷牙應該用溫水。

  誤區8

  刷牙太用勁。前面提過一兩個月發現刷毛彎曲了就應該換,如果一個月不到刷毛就彎曲分叉了,排除牙刷質量問題就應該是刷得太重了,要刷輕一點了。太用勁再加上不正確的刷牙方法或劣質刷毛就會對牙齒軟硬組織造成傷害,比如楔缺或牙齦退縮。

  誤區9

  刷牙只刷頰面。我們的牙齒有五個面,頰面、舌(齶)面、咬合面和兩個鄰面。牙刷應該可以刷到前三個面,但由於頰面容易刷到,所以有的人會只刷頰面,這樣我們會在門診看到有些病人牙齒頰面挺乾淨,但舌側就會有很多牙結石和深牙周袋,這樣牙齒炤樣會松掉。

  誤區10

  刷乾淨牙就萬事大吉了,鳳山植牙。我們前面提到牙刷只能刷到三個面,還有兩個鄰面是刷不到的,所以光刷乾淨牙還不夠,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工具清潔鄰面,比如牙線、牙縫刷、沖牙器等,只有配合使用這些才能真正清潔牙齒的各個面,口腔保健才做到了第一步。

相關的主題文章:

  
   http://www.jiuan.org/uchome/space.php?uid=115679&do=blog&id=226379